耳甲腔式助听器(也称为耳内式助听器或ITE助听器)作为一种定制式助听器,其设计和使用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和考虑因素:
一、设计与定制标准
外壳定制:
形状与大小:外壳是根据听障者的耳甲腔形状定制的,以确保助听器能够舒适地佩戴在耳内,并且不易脱落。
材料要求:外壳材料应无毒、不会导致过敏反应,性质稳定且不易受温度等的影响,不易老化,表面光滑无杂质。
内部组件:
麦克风:麦克风入口位于助听器外侧面,以更符合人耳感受声音的自然位置。
放大器和耳机:这些组件也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确保声音的清晰传输和放大。
电子元件:随着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和电子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助听器的集成电路放大器日趋精巧,可应用数字方式处理信号。
二、性能标准
频率范围:
合格的助听器应具有足够的频率范围,以覆盖日常听力需求。通常,低档助听器的频率范围至少在300~3000Hz,普通助听器高频应达到4000Hz,助听器的频率范围可在80~8000Hz之间。
Z大声输出或饱和声压级(SSPL):
这代表了助听器的Z大功率输出。使用助听器时的Z大声输出应低于患耳的不舒适阈,以保护患耳免受损害。
Z大声增益:
表示助听器的放大能力,多在30~80dB之间。耳聋程度轻的要选择增益小的,程度重的应分别选用增益中等的或大的助听器。
频率响应和音调调节:
助听器应提供各种不同的频率响应,以满足不同听力损失特点的需求。音调调节钮上设置不同的音调(如L代表低音,N为正常,H为高音),以适应不同听力需求的用户。
信号噪声比(S/N):
助听器耳机放大后的输出往往是语言信号和噪声同时存在,信号噪声比值越大,语言信息输出的质量也越好。助听器的信噪比可达40dB左右,至少应保证30dB以上。
谐波失真:
为了能传输放大后的声信号,助听器的失真度应越小越好。按规定失真应小于10%,而小于5%的基本上可以保持语言的逼真性。
三、其他标准
操作便捷性:
耳甲腔式助听器通常设计为更换电池、调节音量等操作相对容易,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舒适度:
定制的外壳和适当的体积应确保助听器在耳内佩戴时的舒适度,减少不适感。
经济性与实用性:
与其他类型的助听器相比,耳甲腔式助听器可能具有更宽的听力损失适用范围和更大的输出功率,同时价格也相对经济。
综上所述,耳甲腔式助听器在设计、定制、性能以及操作便捷性等方面都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听障者改善听力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