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好几个视频,都是宝宝们用奶声奶气的发音,“发福蝶”、“小脑斧”,虽然宝宝说话口齿不清的,听起来很可爱,但是让小编忍不住忧心。
视频中的宝宝看起来都4、5岁了,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口齿不清,在排除生理性的儿童语言障碍等因素之后,应该也有咀嚼能力没有好好锻炼的原因。
这项能力,看上去好像只是为了让宝宝更好地进食、消化食物,如果喂养过于精细化,食物过于细软,孩子吃得不费力,根本用不上牙齿、舌头和口腔的协调配合,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口腔和牙齿的发育也会迟缓。
如果咀嚼能力没能得到锻炼,整个口腔、面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会受到影响,而在孩子在学习吐字发音的时候,需要唇、舌、下颚,口腔肌肉的互相协调,所以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跟他的咀嚼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息息相关。
如何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4~6月龄:尝试从母乳过渡到泥糊状辅食。
6~7月龄:吃细滑的糊。刚添加辅食以适应为主,这个时候如果辅食不够细腻,会加大宝宝的吞咽和消化难度。
8~9月龄: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最适合宝宝开始接触小颗粒状辅食的时机,一定要及时调整食物的形状。
可以从细滑的泥糊状,慢慢过渡到剁碎的泥蓉状,吃的粗糙些。面条和稀饭、软饭也是这个时候需要尝试的。同时这个阶段也要引入手指食物,可以先从小块、可溶、软烂、便于吞咽的食材开始,比如南瓜块、土豆块等。
10~12月龄:咀嚼能力快速发展期。食物形状要从小颗粒的泥蓉状过渡到大颗粒的碎末状,手指食物的添加也可以进阶为更有嚼劲、方便抓握的块状。
1岁之后:逐渐适应成人饮食期。在食材的处理上,可以更接近成人的烹调方式,让宝宝慢慢融入家庭饮食,丰富宝宝的味蕾体验。家长要做的就是将食物处理称适合的小块,让宝宝自己吃。
这个时候的宝宝吃饭很容易不专心,这也会导致宝宝咀嚼不充分。家长们尽量排除影响宝宝专心吃饭的外界干扰。但是4岁以前宝宝的咀嚼能力都不够,对于大块的食物并不能很好地像大人一样咀嚼和吞咽。所以都要把食物剪得稍微小一点给他们吃。
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想要改善孩子的语言能力也要抓紧这短短几年时间,避免到孩子上幼儿园了才发现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以上便是宝宝口齿不清的原因和相关改善方案,更多儿童语言训练方法可以浏览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