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不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言语和认知发育、教育、就业、婚育)及家庭幸福感(沟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早期发现儿童的听力损失,及时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使得绝大多数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所以,从孕期到青春期都要关注孩子的听力。
什么是耳聋产前遗传诊断?
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手段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利用基因诊断技术,明确父母所携带的致聋基因以及后代患病风险,在胎儿出生之前了解胎儿耳聋基因的情况,从而做出其是否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目前临床工作中开展的耳聋产前诊断主要是有创产前诊断,超过28周的孕妇不建议行耳聋产前诊断。
如果一对夫妇已经生育过耳聋的孩子,即属于高风险人群,准备再次妊娠前一定要对已出生的孩子进行基因诊断,以评估再发耳聋的风险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是什么?
宝宝出生后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应在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应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出生时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如黄疸、缺氧等)、初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直接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
若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当前听觉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0~6岁的宝宝每年均应该接受儿童保健机构的听力筛查。
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有哪些重点年龄?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会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会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儿童时期的听力筛查必不可少!
2013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在通过新生儿期听力筛查之后,在健康检查的同时也要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为什么要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
目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平时不健康的用耳习惯正悄悄侵蚀着青少年的听力,导致高频听力损失,这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害,预防最为关键。青少年本身应该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用耳习惯,主动减少噪声暴露,如尽量减少到电动游乐场、KTV的机会,减少使用耳机等。
为何要重视听障儿童的家庭康复?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主要有机构康复和家庭社区康复两种模式,人们常常把家庭康复作为机构康复的辅助和补充。随着现代听力学技术不断进步,干预时间不断提前,家庭康复越来越重要,家长是听障儿童康复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家庭康复不是对孩子进行正式、系统的听觉言语训练,但它可以立足于日常生活,在真实、丰富的环境中积极回应孩子的交流愿望、鼓励孩子在交流中对他人言语进行模仿和练习,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